作者:青灯配资交易平台
受影视剧影响,妃子用被子卷起来,被被太监扛着,送到皇帝的床榻上侍寝。
看起来充满喜感,可是太违和了。
这么一个变态的规矩,清朝皇帝怎么想出来的?
难道是白山黑水的老家太冷了,即使夫妻在一起睡一觉,也要裹紧被子,免得冻着?
查阅之后才知道,这个规矩不是清朝定下的,而是随着明朝传承下来的。
说起皇帝床榻上的事儿,也不自由。
看起来,无论明清,皇帝都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权利,想睡谁都可以的生活。其实根本不是。
皇帝的权利很大,唯独在床榻上,规矩最多。
明朝的侍寝制度,从嘉靖帝开始严苛。
在嘉靖帝之前,皇帝晚上想在那个嫔妃的床上睡一宿,都是不受限制的。
可偏偏嘉靖帝在端妃宫中睡觉的时候,差点被宫女合力勒死,所以惜命的嘉靖帝开始了骚操作,并冠以祖宗家法的名头。
嘉靖帝为了避免后世子孙和自己一样的遭遇,定下皇帝独居寝宫,或者与皇后共寝的规矩。总之不能在其他嫔妃宫中留宿,敦伦结束,必须各回各家。
这就导致,大半夜的,皇帝宠幸妃子,要么皇帝半夜回自己的宫中,要么嫔妃半夜回到自己的宫中。
这究竟是侍寝,还是遭罪?
别看嘉靖帝脑袋一热,前朝大臣那叫一个必须拥护。
这个规矩下,避免皇帝沉迷女色,大臣喜闻乐见,反正折腾的不是自己。
到了清朝,在这个基础上,更加的丧心病狂。
规定宫女服侍嫔妃,太监服侍皇帝。外出,必须两名宫女同行。
普通宫女不能和皇帝单独在房间,房间中伺候帝王的必须是老嬷嬷。
如果皇帝看上一个宫女,需要通过内务府以及皇后的推荐,才能侍寝。
而且,皇帝宠幸的女人,必须被内务府统一备案。
日常诏嫔妃侍寝,需要敬事房的总管太监,捧着一托盘的名牌,递到皇帝面前,看皇帝翻谁的牌子。
托盘中,不会出现皇后的名字。
而嫔妃的名牌要想在托盘中,必须经过皇后的盖章才能生效。
也就是皇后先给皇帝做第一轮筛选,被皇后同意后,皇帝才能在皇后给的选择中选择。
皇帝选中牌子后,就是皇帝的晚膳时间。
趁着这个时间,敬事房的太监就会把这个消息送到嫔妃宫中,然后嫔妃要立刻洗漱沐浴,做好一切侍寝前的准备工作。
皇帝晚膳结束,消个食遛个弯,嫔妃就已经送到了床榻上。
而这个皇后给皇帝选嫔妃的操作,是在康熙时期才出现的。
在嫔妃侍寝时,必须一丝不挂,由宫女卷入大氅裹好,由敬事房的太监抬到皇帝寝宫。
行周公之礼的时候,敬事房的太监会站在屋外,计时。
一炷香的时间,太监就会提醒一句。
这个功能,主要是为了避免皇帝沉迷情欲不可自拔。
但是也有例外,太监会喊三次,三次后,皇帝必须结束。
接下来的行程,是原样将嫔妃抬回寝宫。
而敬事房的太监再一次出现,请示皇帝留还是不留。
这个会被记录,要和嫔妃有孕记录对比。
且,清朝有个规矩,五十岁以后的嫔妃不用侍寝。
但是皇帝还会翻牌子,不为了侍寝,只是为了说说话。
而清朝皇帝都喜欢别居,夏天避暑,冬天避寒,因为只要不再紫禁城,皇帝诏嫔妃侍寝,就没有这么多的规矩,皇帝可以自己发挥。
本来是情之所至的事情,反倒在一层层的规矩礼教下,没了情致。
京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